星期四, 4月 16, 2009

《金賽的性學教室》的論文寫作啟示

《金賽的性學教室》一片,原文為Kinsey,是傳記體,旨在舖述Kinsey成為性學大師的歷程。但中譯名明示「性學教室」,將場域囿在教室內,與原作旨意落差甚大,若譯為《性學大師金賽傳》應較佳,足見影片譯名之重要性。本片譯名雖有瑕疵,但值得供論文寫作參考者卻大有所在,茲列記以下六項:
  1. 研究主題的發現
    金賽之所以研究「性」,緣自他新婚初夜的床事挫折,這一挫折是他的研究種子,他想找出解決挫折的方法,並將自己的挫折推想到許多人可能有這類問題,但到底問題的面向有哪些?他不知,所以才開始做問卷調查,藉以歸納出一些真相及類別。
  2. 研究範圍及分類
    金賽的研究範圍隨著研究的進展而擴張,但這些範圍是依前一階段的調查而來,故有所本。
  3. 研究方法的建立
    金賽同意學生的觀點,認為問卷調查會隱藏一些不實的資訊,所以改用一對一的深度訪談,並注重訪談要領,使受訪者與訪問者的信任關係得以建立。
  4. 研究結果的效度
    研究結果是要有效度才可,金賽為了達到效度,樣本概括全國達百萬。
  5. 訪談的注意事項
    訪問者應保持客觀,以超然的心態去面對受訪者所提供的訊息--包括衝撞道德及倫理者。
  6. 普遍性與特殊性
    金賽在性學研究上既注重普遍性,也注重特殊性,如此才不失之以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