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14, 2008

《書法內省心理探索》的論文寫作啟示

雖然,電腦取代了我們許多的書寫行為,但我們偶而還會簽個名或題個字或信手寫寫字,寫這些字時,我們用的雖是原子筆或鉛筆,但寫出的字體背後仍隱藏許多技與藝的層次,這一回讀了《書法內省心理探索》一文,確實開了眼界,它可充當實驗性研究的範例,乃述其實驗之程序如下:
  1. 提出問題
    該文提出的問題是書法的未來發展,即書法家如何進行採索,如何創造新風格。
  2. 提供預期解答
    書法創新的大前提主張書法的未來發展須依據理性的的與非理性的探索之路,該文旨在探索非理性的探索之路。
  3. 實驗方法 (準實驗方法)
    第一天:書法創新概述;平日正常法
    第二天:討論前一天的練習;超速寫法
    第三天:討論前一天的練習;盲目寫法
    第四天:討論前一天的練習;摩擬庸俗
    第五天:討論前一天的練習;極限情況
    第六天:討論前一天的練習;對話
  4. 結論
    該文指出平日正常是出發點,旨在使大家互相認識,並做為以後練習的參考。超速法及盲目法是機械式打破理性控制;摩擬庸俗法及極限狀態法是以心理方法打破理性控制;對話法是與人合作並吸收陌生成分。超速法、盲目法、摩擬庸俗法、極限狀態法四法為「破」的練習;對話法為「立」的練習。
從《書》文中,我們可以對照到「實驗研究」的五個特性:
  1. 使用獨立變數。
    該文中六日都有一個練習,每一種練習的要求即是一個變數。
  2. 對單一變數或多重變數的產出之評量。
    該文的作者對每位學員的前一日作品提出評論。
  3. 變量所命定的對象。
    該文所命定的對象是學過書法的人。
  4. 使用比較或控制組。
    該文把命定的對象之作品相互比較。
  5. 聚焦在因果。
    該文所指涉的因果在於每個人均有潛意識及集體潛意識,再經由「破」的練習法來反省這些意識層,並分析學員的七種心理屬性。
綜合以上所述,實驗研究是有法可循的,但其起始點亦與其他方法相同:由問題開始,再去找答案。這樣的邏輯呼應我們在《卜居》一文中所談的「用君之心,行君之意」了。

討論
  • 《書》中「破」的練習還有哪些?
  • 《書》中「立」的練習還有哪些?
  • 以你的興趣,你會做何種實驗研究呢?

沒有留言: